骨折后晚上比白天难受可能是骨折愈合期疼痛、神经损伤、血液循环障碍、软组织损伤、睡眠环境不适等引起的,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。建议患者及时就医,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。
1.骨折愈合期疼痛
骨折愈合期间,由于炎症反应和肌肉紧张导致局部敏感度增加,在夜晚时更容易感到疼痛。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、对乙酰氨基酚等缓解疼痛。
2.神经损伤
神经损伤可能导致感觉异常或神经性疼痛,这种疼痛通常为持续性,可能随着活动而加剧。针对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法、神经阻滞或手术修复。例如,针灸、按摩等物理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缓解疼痛。
3.血液循环障碍
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缺血缺氧状态,从而产生疼痛感,夜间身体处于静息状态,血液循环减慢,因此容易出现疼痛。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主要有贝前列素钠片、米索前列醇片等,此类药物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,能够有效促进血液流通,进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。
4.软组织损伤
软组织损伤会引起局部肿胀和炎症,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疼痛感增强。对于软组织损伤,一般需要休息患处,同时也可以用冷敷的方式减轻肿胀和疼痛,比如可以用毛巾包裹冰块进行冷敷。
5.睡眠环境不适
睡眠环境不适会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质量下降,进而影响机体恢复,使疼痛感更加明显。睡前适当泡脚有助于放松身心,提高睡眠质量,减少疼痛感。
建议定期复查以监测骨折愈合情况,避免剧烈运动,以免加重不适。必要时,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止痛药物,如美洛昔康、塞来昔布等。